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其他肝病>

肝病引发的黄疸:不容忽视的健康信号

肝病引发的黄疸:不容忽视的健康信号
2025-02-16
     黄疸,是一种常见的体征,很多人可能对它略有耳闻,却并不真正了解。当黄疸由肝病引起时,就需要我们格外重视了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肝脏,是人体极为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。正常情况下,肝脏会处理体内衰老红细胞分解产生的胆红素,使其顺利排出体外。但当肝脏因各种肝病受损时,胆红素的代谢就会出现紊乱,进而引发黄疸。

     引发黄疸的肝病有很多种,比如病毒性肝炎。乙肝、丙肝等病毒入侵肝脏后,会在肝细胞内大量繁殖,破坏肝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,导致肝细胞摄取、结合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下降,胆红素就会在血液中积聚,引起黄疸。还有肝硬化,这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,随着病情发展,肝脏组织逐渐被纤维组织替代,肝脏的正常结构被破坏,肝功能严重受损,胆红素代谢也会受到严重影响,从而出现黄疸症状。

    当出现由肝病引起的黄疸时,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皮肤和巩膜(眼白)发黄。一开始,可能只是皮肤微微泛黄,不太容易察觉,但随着病情加重,黄色会越来越明显。同时,尿液的颜色也会加深,就像浓茶一样,这是因为过多的胆红素通过肾脏排泄,使尿液中的胆红素含量升高。另外,还可能伴有乏力、食欲减退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

    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了黄疸症状,一定要及时就医。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及一系列相关的实验室检查,如肝功能检查、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等,来明确黄疸的病因。一旦确诊是由肝病引起的黄疸,就需要积极治疗。治疗方案会根据具体的肝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来制定,可能包括抗病毒治疗、保肝治疗等。

    对于肝病引起的黄疸,预防也非常重要。首先,要注意饮食卫生,避免感染病毒性肝炎。其次,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如戒烟限酒、合理饮食、适量运动等,以维护肝脏的正常功能。另外,定期进行体检,及时发现和处理肝脏疾病,也是预防黄疸的关键。

    肝病引起的黄疸是肝脏发出的“求救信号”,我们要重视这些信号,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才能更好地保护肝脏健康,提高生活质量。